首页新闻中心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Media Coverage

【中新网】“战疫”医疗专家归来讲述一线故事:如何提高治愈率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2020-03-31  |  点击率:

      (抗击新冠肺炎)“战疫”医疗专家归来讲述一线故事:如何提高治愈率

      中新网重庆3月30日电 (记者 刘贤) 尽全力不让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转为重症,不让重症、危重症死亡。这句简单的话,是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奋战的目标。30日,作为重庆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成员的重庆北部宽仁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杨和平教授、重症医学科主任熊建琼教授分别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讲述一线抗疫故事。当日,重庆北部宽仁医院举行“两江春暖花开、欢迎英雄回家”主题活动,31名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任务,全部平安归来。该医院是一家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联合建设、医教研协同发展的非营利性三级综合医院。

      杨和平:制定预警指标体系仅1例转为重症

      65岁的杨和平有42年军龄、42年党龄,曾任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呼吸内科主任。17年前,杨和平是重庆市抗“非典”专家组副组长;今年大年初一清晨6点,又从海南驱车1600公里,奔赴重庆永川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
“作为呼吸科医生,到一线参加救治新冠肺炎病人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杨和平没有任何犹豫和害怕。他负责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第一个想法就是不要让这些患者转成重症、危重症”。

MFH_3289.JPG


      根据40年的呼吸科工作经验,杨和平建议、专家组共同讨论制定了普通型转重症的预警指标体系。病人达到指标后,医生根据实际病情评估、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不能等病人转成重症了再按重症治疗”。该定点医院的普通型病患有五六成都合并有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杨和平强调,不仅要治疗患者的新冠肺炎,还要治疗其原发疾病,提高免疫力,关注病人的整体情况。“实践表明效果很好。”他说,轻症7例、普通型70例,其中13例有转为重症的倾向。经过治疗后,实际仅有1例转为重症。

      让杨和平印象最深的是一位89岁的患者。他患有老年痴呆,且妻子和女儿都感染新冠肺炎,因病情不同住在不同的病区。患者不吃饭、不睡觉、不配合治疗,还拉扯医护人员的防护服。“面对这样的患者,医护人员做了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杨和平说,充分了解并满足他的需求,开导他治好了才能去看望妻女。最后,这位年龄很大的者治愈出院了。

      熊建琼:守住“最后防线的最后一线”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如果说医护人员是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熊建琼所在的重症病房就是“最后防线的最后一线”。

微信图片_20200402164145.jpg

      “当时万州形势严峻,有18个重型、9个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6例危重型可能死亡,我确实非常着急。”作为万州片区的重症组组长,熊建琼说,“我们的目标是重症病人的数量不能再增加;已经是重症的病人,要降低死亡率。”当时的重症区,重症科医生护士很少,很多是从骨科、创伤科、心脏科等抽调过来的,有的连呼吸机都不会用。“我没法24小时都在病房里。病房必须有能够顺畅沟通的医生护士,随时调整机器设备、治疗方法。”熊建琼向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报告了困境。当地迅即从其他医院调集呼吸机、ECMO等设备,以及相关医护人员。17日凌晨就为患者上了ECMO,稳住病情。

       “专家不是只动嘴,也要参与三线值班,且分配患者、划定责任。18个重型病人交给2位专家,9个危重型交给3位专家,责任到人。”熊建琼说,还制定了多学科联合查房、微信群沟通病情、专家组讨论等制度,相当于建立起一个规范的ICU。通过最高级的生命支持手段、先进的救治技术、规范化的治疗、精细化的管理,最先预计6例死亡,实际只有1例。
在重症科,患者插着管,长时间处于昏迷或镇静状态,几乎无法与医护人员交流。“第二个上ECMO的患者,最后成功下机、拔管,痊愈出院,我特别开心。”熊建琼说,作为重症科医生,最高兴的就是“患者能跟我们交流,能够自由呼吸了”。

      专家建议:树立传染病防控意识 不要让努力化为乌有

      圆满完成抗疫任务、平安归来的杨和平对一件小事颇为感触。在永川,他抽空去理发。十分健谈的理发店姑娘得知他是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市级专家组成员后,坚决不收理发费用,“你们治疗病人很辛苦,我们老百姓也应该做点贡献,给您理发免费”。“我当时就感觉,很多群众对我们医护人员的工作还是非常认可的。”杨和平说,这次疫情防控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打赢这场战争,离不开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持。

      作为常年与传染病打交道的呼吸科专家,杨和平认为接下来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一是整个卫生系统要加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是要在平时就培训医护人员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疾病防控知识。
      三是让医护人员树立传染病防控意识,冬春季要防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要防消化道传染病。
      四是全民树立传染病防控意识,不能只关注自然灾害,要有健康强国的理念。“科技强国、经济强国,离不开人民健康这个基础。”

      “现在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熊建琼称,民众不要觉得现在已经战胜疫情了、想干什么干什么,还是要坚持听从专家们的建议、国家的安排,不要轻易放松。“如果让医护人员前一阶段的努力,最后化为乌有,这就可惜了。” 

预约挂号
查找专家